这座位于霹雳州首府怡保(Ipoh)和太平市之间,有一座虽然面积小,却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小地方。同时这里也因是霹雳州苏丹的皇宫而享有 “皇城”(Bandar Diraja)的美誉,那就是—— 瓜拉江沙(Kuala Kangsar)。
(图源:Time Travel Turtle)
距离怡保市约35公里的 瓜拉江沙,简称 “江沙”,是瓜拉江沙县行政中心(Majlis Daerah Kuala Kangsar),同时它也是马来文化中心并以民间刺绣和陶壶芦而闻名。
(图源:Lokalocal)
虽然,江沙只是一座小城,但这里有很多历史悠久的建筑物,如:皇家博物馆、维多利亚火车桥、苏丹阿兹兰沙展览馆、为了纪念英国国王 乔治六世(King George VI)加冕而建的英式钟塔(江沙的着名地标之一)。
霹雳王子的故居(图源:This is Wanderlust)
皇家博物馆(图源:This is Wanderlust)
自18世纪以来,瓜拉江沙一直是霹雳州苏丹的皇家所在地,直到1876年都是霹雳州的首府。后来由于锡矿的发展带动了怡保和太平两地的快速成长和发展,霹雳州的首府便由江沙迁至怡保市。然而,尽管在经济上早已被毗邻的城市(怡保市)所取代,但江沙仍然保持着它作为国家皇家城市的头衔和地位。
钟塔(图源:This Is Wanderlust)
今天,一起走进江沙去探索属于这座城市独一无二的景色!
(图源:She Walks The World)
景点
Istana Kenangan
自18世纪以来瓜拉江沙是霹雳州的皇室之地。直到现在, Istana Kenangan 和Istana Iskandariah这两栋皇家官邸都是瓜拉江沙的主要旅游景点,大多数开车路过的人都会停下来看看这具有历史的宫殿。
(图源:Lokalocal)
这座保存完好的宫殿曾是霹雳州皇室的住所,是举行皇家仪式的场所,同时也用于举行皇室成员的葬礼的地点,因此,它也被称为Istana Mayat(死者的宫殿)。后来马来西亚第一任首相东姑阿都拉曼(Tunku Abdul Rahman),重新将这座宫殿命名为“Istana Kenangan” (翻译成中文“记忆宫殿”,英语则是 “Palace Memories” )。
(图源:Premier Transtour)
Istana Kenangan就坐落在Istana Iskandariah的旁边,是当时Sultan Iskandar建造Istana Iskandariah时所建造的临时宫殿。这座美丽的木结构建筑是传统马来工艺的缩影。这座别具马来风格的木结构建筑,其最独特的工艺和值得骄傲的是整座建筑从未使用过一枚钉子。
(图源:Emily2u)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这座传统马来宫殿的墙壁是用竹子和棕榈树的树皮编织而成的,编织墙板中复杂的细节通过使用白色、黄色和黑色的醒目组合方案而变得更加突出。窗户周围的木制百叶窗上面装饰着精美的花木雕。历史记录还显示,它是在没有任何建筑规划的情况下建立起来的。
(图源:Dreamstime)
这里于1986年11月16日正式地成为了霹雳州皇家博物馆。馆内收藏和展览霹雳苏丹、霹雳皇室、贵族的历史及资料、皇家徽章、以及霹雳州皇室的历史资料和文献等,是认识霹雳州皇室历史的好地方。
(图源:Premier Transtour)
Istana Iskandariah
从1877年到1887年统治霹雳州的苏丹——Sultan Yusuf Sharifuddin Mudzaffar在霹雳河旁(Sungai Perak)建造了第一个皇家宫殿,并命名为 “Istana Sri Sayong”。
(图源:This is Wanderlust)
后来,由于1926年一场严重的洪水,宫殿受到了严重的损坏,苏丹便决定将宫殿迁址到现在的皇家宫殿所在的小丘上——武吉占丹(Bukit Chandan)。如今,这座竣工于1933年的马来西亚着名的皇家建筑(宫殿)—— Istana Iskandariah,自建成以来是霹雳州苏丹的官邸,历任的苏丹都住在这里。
这个马来西亚最着名的皇家宫殿是当时已故苏丹——Sultan Iskandar Shah Ibni Almarhum的宫殿,因此命名为 “Istana Iskandariah”。
(图源:This is Wanderlust)
Masjid Ubudiah(皇家清真寺)
建造于1917年的 皇家清真寺——Masjid Ubudiah,被誉为霹雳州内最豪华、最宏伟壮观的清真寺。
(图源:Travel Notes)
皇家清真寺也被称为马来西亚最美丽的清真寺之一的Masjid Ubudiah,骄傲而威严地矗立在江沙,其耀眼的金色圆顶和尖塔都让人沉醉于其美景当中。这座宏伟的金色圆顶和八角形的清真寺是霹雳州江沙穆斯林的圣地,与它毗邻的是一些老居民区和皇家陵墓。
(图源:This is Wanderlust)
清真寺是由当时的霹雳州第二十八任苏丹倡导兴建,以偿还久病痊愈的愿望,并由设计吉隆坡火车站、怡保火车站、占美清真寺的建筑师所设计。据说,当年修建这座清真寺的时候,有一次因苏丹和Raja Chulan饲养的两头大象撞翻了意大利进口的大理石而导致停工。
(图源:Wikimedia)
这座清真寺最终于1917年底竣工,总造价为20万林吉特,这在当时是一个天文数字。
(图源: ITC Gov)
Victoria Bridge(维多利亚桥)
横跨霹雳河的 维多利亚桥(Victoria Bridge)是马来西亚最古老的铁路桥之一,建造于1897年的维多利亚桥至今已有122年的历史了。
(图源:Penang Foodie)
维多利亚大桥是英国殖民时期的众多建筑遗产之一,并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而命名,以纪念女王的钻石禧年。连接马来西亚西部各州和槟城的维多利亚大桥在锡矿业蓬勃发展期间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2002年正式关闭之前,这铁路大桥曾被用来运输锡矿。
(图源:She Walks The World)
这座桥距离江沙市内约15公里,如今它已成为了当地的主要旅游和摄影打卡景点。这座桥因其历史背景、怀旧和古老的氛围而受到许多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同时也是拍摄婚纱照的人气景点。
(图源:Static Flickr)
马来西亚第一橡胶树
江沙曾经以生产橡胶而闻名,当年由英国的植物学家—— 亨利·尼古拉斯·里德利(Henry Nicholas Ridley)在这里种植了第一棵橡胶树,这让马来西亚从此成为世界闻名和世界最大的橡胶生产国之一。
这棵迄今已经有百余年历史的橡胶树,被誉为 “马来西亚第一橡胶树”。
(图源:This is Wanderlust)
体验传统马来工艺
Labu Sayong(陶壶芦)
Labu Sayong(中文写成“陶壶芦”)是江沙的象征,也是江沙盛产的传统古老手工艺术品之一,许多游客都因而慕名而来。
(图源:NST)
因其造型像葫芦,因此被称为 “陶葫芦”,其外形精美而优雅,是当地的传统水壶,具有冷却饮用水的作用。
(图源:She Walks The World)
一走进 沙蓉村(Kampung Sayong)沿路都是大大小小的陶葫芦(Labu sayong)作坊。在这里不仅可以观赏到制作陶壶芦的过程,还有机会可以参与制作过程。
(图源:Time Travel Turtle)
沙蓉村的大部分村民都是以制作陶壶芦为生,这门古老的传统手艺在他们的手中发扬光大,并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图源:Mstar)
马来短剑(Keris)
“Keris“(中文被译为——马来短剑)是传统马来武士和皇室使用的一种长约30-38厘米、剑刃锋利的短剑状(或匕首)的武器。马来人把短剑视为力量、智慧、坚强、勇敢、富有和吉祥的象征。它也作为传家宝,短剑象征着家族的兴旺。
Keris也是马来文化的象征,它最独特的特点就是其呈波浪状或蛇状的刀刃与精心雕刻的剑柄和鞘。剑柄是用贵重的木材、兽骨、金银等制成的。剑鞘饰有花纹图案,如果是身份高贵者则会饰以珠宝。马来人认为,只有剑刃、剑柄、剑鞘三者配套,才是一把完美的马来短剑。
(图源:Expatgo)
在武吉占丹(Bukit Chandan)小镇里有一个叫 Kampung Padang Changkat的小村庄。
(图源:She Walks The World)
这里是霹雳州着名的Keris锻造大师——Pak Mazin的家,同时也是他的Keris作坊。
(图源:Lokalocal)
从1960年代就开始投身于学习并制作马来短剑的Pak Mazin是这传统手艺的第四代继承人,像他的祖父和父亲一样,多年来他们一家都为皇室、马来西亚首相、甚至是马来西亚最高元首打造属于他们的马来短剑。
(图源:Lokalocal)
(图源:Facebook)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到这项逐渐被遗忘的传统马来工艺,Pak Mazin欢迎客人到他的工作坊去了解有关马来短剑的制作,并看看锻造马来短剑的制作过程。
(图源:Lokalo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