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晋17日讯)砂拉越总理拿督巴丁宜丹斯里阿邦佐哈里表示,砂拉越政府当局已提供300万令吉的种子资本,并要求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在2024年达成相关目的﹐即让稻米能够在18个月内收割多达3次﹔与此同时﹐在砂拉越拥有高品质白米的前提下﹐他希望相关试验性计划得以取得成功﹐以便得以在其他地区进行“复制”。
拿督巴丁宜丹斯里阿邦佐哈里是在出席砂拉越与荷兰首次食品安全工作营活动开幕仪式时﹐如是指出。
他说明﹐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方面﹐砂拉越具有气候适宜﹑土地面积辽阔等优势。
“在该方面﹐砂拉越则存在人才短缺等弱点。唯﹐透过训练﹐我们可以培养出具有特定知识的人才。”
他也提及﹐砂拉越农业领域需要注重的3大挑战﹐就在于科技的掌握﹑土地与农作物的管理﹐以及种子的培植。
“如果能够克服该3项挑战的话﹐砂拉越的农业领域就得以全面转型﹐并为区域内的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他强调﹐在改变生产模式方面﹐科技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他称﹐政府当局正与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进行合作﹐以期从中提升稻米的产量。
“有关的试验重点﹐在于让稻米如何在18个月内提高至少3倍的产量。”
他透露﹐在向了解稻米种植的人士,特别是稻农提起有关事项时﹐他们都不相信稻米产量可以增长多达3倍。
“因此﹐要让有关稻农信服﹐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大挑战。”
他表示﹐其已要求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在2024年达成有关目的﹐即让稻米能够在18个月内收割多达3次。
“在该方面﹐砂拉越政府当局也拨出了300万令吉的种子资本。”
他表示﹐砂拉越拥有高品质的白米﹐所以他希望相关试验性计划得以取得成功﹐以便得以在其他地区进行“复制”。
他透露﹐在当前﹐马来西亚的白米﹐主要是依靠泰国供应。
“如果泰国的相关供应出现问题的话﹐马来西亚或将出现白米短缺的问题。”
他重申﹐在发展稻米种植方面﹐砂拉越必须注重相关的科技。
另一方面﹐他说明﹐砂拉越的黄梨﹑拉子茄等果实﹐也可展开大量种植与生产活动。
他表示﹐除了果肉与果汁部份之外﹐有关的果实的残渣﹐其实也可以在回圈经济概念下获得循环善用。
较后时﹐他在新闻发布会上补充说明﹐透过与荷兰的合作﹐砂拉越将得以发展以农业为主的食品工业。
他说﹐砂拉越拥有约280万人口﹐而荷兰的人口约为1700万人﹐但从土地面积的角度来看的话﹐砂拉越与荷兰却是不相上下。
他称﹐荷兰已经是全球第二大农业产品出口国﹐所以在农业领域的发展方面﹐砂拉越其实可以跟从荷兰在有关领域的发展脚步。
“当中的重点﹐在于不浪费土地﹐并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获得善用。”
他表示﹐粮食的生产﹐不仅可以解决民众的饥饿问题﹐还可以提供高品质的食品。